虎头“困”局下的维权者:讨薪员工不断增加,消费者欲退款未果
来源网站:baijiahao.baidu.com
作者:潮新闻客户端
主题分类:劳动者权益事件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虎头, 新闻记者, 门店, 公司, 预付费
涉及行业:服务业
涉及职业:白领受雇者
地点: 湖南省, 浙江省
相关议题:工人仲裁/起诉, 拖欠工资, 工资报酬
- 虎头局员工多地欠薪,讨薪员工组建维权群,申请劳动仲裁,但公司未给出回应。
- 虎头局门店关门,但消费者充值卡余额无法退款,客服电话无人接听。
- 被欠薪的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提起劳动仲裁,甚至追究公司股东或经营者个人责任。
- 预付费模式面临商家“跑路”或倒闭退款难的问题,需要监管制度限制预收费的金额和时间,降低风险。
- 其他行业可以借鉴教育行业规定的预收费不能超过三个月的规定。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各位虎头局租客,由于贵公司拖欠房租,我们将对房间断水断电收回房卡,周二前未缴清欠款,将进行清退处理!”
4月3日晚上10点,身在杭州的刘芳(化名)收到了公寓物业的微信消息。她辗转难眠,索性把手机丢在一旁。
手机屏幕忽明忽暗,群消息不断,在刘芳刚加进的“虎头局工资维权群”里,被欠薪的员工们正讨论着如何才能拿回4个月没发的工资。
连日来,虎头局深陷“倒闭”的传闻之中,与此同时,员工欠薪、充值卡退费的讨论不断。牵涉其中的员工能否拿到自己被拖欠的薪水、消费者的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成为更值得关注的问题。(之前报道:虎头“危”局,一个新中式烘焙网红品牌的陨落)
赵星(化名)是虎头局长沙分公司采购部的一名员工,她向潮新闻记者讲述,从11月开始,公司就没给职能部门员工发工资了。“当时的说法是公司在融资,在银行贷款,让我们等一等。”
“2月底,胡亭(虎头局创始人之一)召集员工开了一次会,当时承诺3月会把员工的工资全部发完。”赵星说,3月过完了,她和其他员工还是没等到工资进账。“我们都是要生活的啊。”
3月30日,赵星所在的长沙分公司所有员工向长沙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仲裁申请,正在等待受理结果。
如文章开头所述,杭州虎头局员工刘芳面临着连夜搬家的境遇。她是一家门店的员工,入职的时候公司承诺包住,并为他们安排了一间公寓,但最近公司连房租也不给他们交了。
“公寓说公司拖欠房租,我们必须今天就搬家,我已经连夜打包行李了。”
另有一名杭州门店的员工在维权群里说,“刚刚退租,公寓却不退押金,说是公司没交房租,要用我们的押金抵押。”
在此之前,员工们也曾尝试与公司方面协商,但均无果。
一名虎头局的人事经理曾给胡亭发消息,请求为员工的工资想想办法。得到的回复却是:“可以尝试劳动诉讼,诉前门店资产封存,设备换资金发薪,其他资金来源可以不用考虑了。”
如今,“虎头局工资维权群”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已有300余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门店和职能部门。
潮新闻记者辗转联系到胡亭,并从胡亭的朋友圈中看到:3月8日,上海万物有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虎头局)被授予上海闵行区南虹桥2022年度最具社会责任企业。
对于欠薪事件,截至发稿,胡亭仍未回应潮新闻记者。
另一边,让消费者头疼的是:虎头局门店关了不少,但充值卡里的钱还没用完。
有消费者向潮新闻记者反映,去年虎头局火的时候曾充值200元,买过两次之后就一直没用。“现在传出倒闭的消息,才发现里面还有几十元没用,不知道还能不能退。”
对此,杭州一家虎头局门店的店长告诉潮新闻记者,有充值卡的消费者可以去全国其他门店消费,或者与虎头局公众号的客服进行联系。
4月4日,潮新闻记者联系了虎头局公众号和小程序的客服,但均无法咨询,页面始终显示“当前排队人数较多,请您稍后咨询”。
随后,潮新闻记者又多次致电虎头局的客服电话,但始终提示“人工坐席都在忙线中”。
被欠薪的员工和消费者应如何维权?对此,潮新闻记者咨询了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祝辉良律师和北京中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文战律师。
祝辉良表示,员工可以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提起劳动仲裁。如果对方不履行裁决,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公司存在故意转移财产、拒不支付员工工资,经劳动部门催缴还不支付的情形,就有可能构成恶意欠薪罪。
“法院强制执行时能否执行到财产,要看公司当时的资产情况。公司注册资金不到位,或者有转移资产等情形的,不排除还可以追究相关股东或经营者个人责任的可能。但如果确实没有资产了,就可能无法实际执行。”杨文战说。
一直以来,充值卡等预付费模式饱受争议。在餐饮、健身、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服务行业,预付费模式如今已成为常态。然而,一些商家利用预付费的漏洞,恶意“跑路”,“退费难”维权纠纷频发。
杨文战表示,预付费的模式面临着商家“跑路”或倒闭退款难的问题,如果能对充值资金引入专门账户第三方监管的模式,安全性会高一些。但这样会增加运营成本,且商家搞充值消费的优惠的对价,目的本来就是提前占用资金,所以这种方式能否被市场接受也是个问题。
祝辉良也认为,预收费确实需要监管,这种模式不乏很多恶意诈骗。现在像教育行业已经规定,预收费不能超过三个月,因此其他行业也可以借鉴。此外,相关部门也可以考虑专门出台针对预付费的监管制度,例如限制预收费的金额和时间,从而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