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万中职学生的出路在哪里?——一位中职教师的观察与思考

发布日期: 2023-08-02
来源网站:telegra.ph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教师, 职业教育, 中职学生, 中职学校, 中职教育, 教育, 学生, 学校, 综合, 生产
涉及行业:服务业, 教育
涉及职业:青年学生/职校/实习生
地点: 陕西省

相关议题:职业教育

  • 中职学生普遍处于颓废堕落的状态中,学习上不求进步,原因在于脱离实际的中职教育体系。
  • 中职教育存在严重的脱离实际问题,实训设备不足,校企合作形式化,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不重视。
  • 中国产业结构与官僚主义的中职办学方式相辅相成,导致中职学生被迫从事低端工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教育部提出推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从以就业为导向转为就业与升学并重。
  • 中职学生摆脱困境的出路尚不明确。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这是一个内卷加剧的时代。青年失业率激增,学生自杀等极端事件屡见不鲜;高考压力延伸到了中考,不少学生因为成绩差被剥夺了中考权,“中考上不了高中怎么办”成为现在很多家长最大的焦虑。近期西安民众反对河南考生回流便是官方政策导致的群众内部矛盾的激化。教育成为官僚压迫人民的重要手段。上层阶级的子女拼爹拼妈,他们可以比较轻松地获取名校的保送资格或出国留学,毕业之后成为社会的精英与“社会主义接班人”,永远居于食物链的上端;小资产阶级惧怕阶级滑落,只能拼命卷;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寄希望于子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但是,教育毕竟服务于阶级的再生产。根据学者仇凤洲的研究,第一代农民工子女上了大专的只有两成不到,多数是读了初中或者中职就结束了学校生涯。根据北大姚洋的研究,现在农村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年限不到十年,也就是平均才读到高一。在内卷加剧下,小资产阶级为了保住自己的阶级地位还能进行抗争,无产阶级在争取教育平等的过程则处于失声的状态。笔者任教于一所中职学校(中职学校主要包括中专、技校与职高),这里谈谈笔者对中职生的生活状态的理解以及无产阶级在现阶段如何提出关于教育的主张。

中国教育分层是社会阶级分层的反映。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显示,职业学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所以,中职学生的父母大多都是农民或已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中职生大体是无产阶级的第二代和后备军,他们身上反映着阶级压迫在教育这一上层建筑中的反映。中职学生被人们认为是差生集中营,从各地的数据来看,普高的录取分数线一般在500分以上,而中职学校录取线一般为300多分,很多甚至没有录取线。

中职学生从分数来看确实是差生,笔者就接触过“二分之一等于0.5”都不清楚的中职学生。把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这本来就是私有制社会的特点。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差呢?这源于现行教育体制的作用。他们只能接受当前由官僚主导的日益专制的教育制度:学习时间过长,音体美课被占用;课间十分钟休息被严格限制;劳动教育被形式主义安排;教材内容越来越缺乏真善美;教师对学生的反抗采取完全压制的态度,排斥民主管理,比如向教育局举报补课与乱收费的同学通常会遭到报复。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量逆来顺受、俯首听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这种教育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其中家庭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学生一般还是可以卷上普高与大学,而工农家庭出身的学生由于缺少教育资源,自然成为上中职学校的主力军。如同他们作答考卷的分数一样,中职学生被这种教育简单地判定为“不合格”,继而被其安排接受最差的教育资源,毕业后成为社会最底层。这样的遭遇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这些在小学与初中受到现行专制教育摧残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情况有变好吗?答案是并没有,甚至更恶化了。资料表明,“中职生中‘落后者’‘失败者’的心态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一是人生态度比较消极, 没有理想与追求,怀疑自己已经在生活和事业的道路上落后于他人或已经成为时代的遗弃者,因而情绪低沉,精神颓废,思想不求上进,学习不求进步,生活没精打采,整天无所事事打发时间、打发人生,听天由命。” [1]笔者的经验可以作为佐证。笔者教过十余个中专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日常状态是:上课睡觉、玩闹,下课后回寝室打游戏、刷短视频。这样的状态又怎么能学到知识与技能呢?

那么,为什么1700万中职学生普遍处在颓废堕落的状态中,在学习上不求进步呢?笔者认为,原因不在于这些学生天性不爱学习,而在于脱离实际的中职教育体系。中职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些技能不是仅在书本里面就能学到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完成中职教育的任务。然而,现实中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是以理论课为主,实训课不仅很少,而且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有些学校更是通过把学生送到电子厂打螺丝来获利,美其名曰“实习”。本来中职学生就不擅长理论学习并反感这种教育方式,结果学校还安排这么多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的理论课,学生上课睡觉不是很正常吗?笔者与所教班级的学生交流,他们大部分人都表示相比坐在教室听理论课,更愿意上能自己动手实践的实训课。

为什么中职教育存在这么严重的脱离实际的问题呢?直接原因是实训设备不足、校企合作沦为形式,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实训设备设施不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产业与专业不匹配、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都说明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由于缺乏有力的统筹管理,发展职业教育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一位被访谈人指出,地方政府懂职业教育的人少,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存在偏见,对职业教育感情淡漠。或者想重视职业教育,却由于对职教不了解、不专业,无法做出正确决策。”这些援引都可以归结为严重的官僚主义。

中国产业主要不是高端制造业,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对不那么迫切,这种产业结构与官僚主义的中职办学方式相辅相成。中国的官僚专制强化了阶级的再生产,特别是中考强制分流,事实上剥夺了大批底层家庭子女读普高的权利。

总之,中职学生的困境在于:小学与初中受到现行专制教育的摧残,形成了厌学情绪重、自卑心理强的特点;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官僚主义导致教育脱离实际的问题,陷入颓废堕落的状态,学不到技术与本领;毕业后被迫从事低端工作,重走父辈的道路,牛马一生。

中国现行的以愚民、专制、脱离生产为特点的教育体制既损害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工人单位时间劳动生产率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只有美国的7.4%。按照工信部原部长苗圩的说法,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只能位于全世界的第三梯队。

那么,1700多万中职学生能不能摆脱这种困境?如果能,出路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看官方的思路。在教育部2022年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提出“推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从‘以就业为导向’转为‘就业与升学并重’”。这种升学的办法有没有用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只是在各方面教学资源比中职好一些(学校更大一些、教学设施更好一些、教师学历更高一些等等),在教学体系方面与中职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严重脱离实际的。不然,为什么会出现“2016年中国有1200多万名本科生和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但不少雇主依然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 [2]、“68%的企业认为‘许多大专院校在实习生工作之前的技能培训非常不到位,基本上要重新培训’”[3]的现象呢?所以,读大专或职教本科对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意义仅仅是混一个更高的学历证书。这既不能让他们真正学到技能,也不能改变他们的阶级地位。

外国教育的效果怎么样?瑞士、德国等西欧国家的职业教育享誉全球。比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成就德国先进制造业水平和世界强国地位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双元”是指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和场所分为职业学校和企业。学生一般在职业学校学习1-2天/周,在企业工作3-4天/周。学员在企业当学徒工时,每月能领到正常工人薪水的1/3,随着培训年限的增加,工资也逐步增长。一旦学员通过德国行业协会(IHK)组织的全国统一的职业考试就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由于产业链地位更高级,加之不存在严重的官僚专制制度,德国的职业教育在联系实际方面明显比中国的职业教育做的更好,其不足之处在于企业培训的目的性太强,这使得受培训者缺乏独立性和个人创造性,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对个性发展的考虑;工作要求的复杂性、综合性越来越高,一些刚毕业的学徒被排除在劳动力市场之外。实际上,外国职业教育的本质与中国的相差无几,都是实现无产阶级的劳动力再生产,不是解决中职教育问题的最优解。

那么,究竟应该实行怎样的教育制度,才能有效解决中职学生面临的问题,让他们实现自由与全面的发展呢?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社会主义的教育应该是公共和免费的,应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还提出了学校应该摆脱政府控制,由群众民主管理的思想。

在中国现阶段,鉴于当前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年复一年地遭受着官僚专制教育的严重毒害,应该刻不容缓地实行的首先是教育领域的民主主义改革,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准备条件。这是当前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之一。1903年列宁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对教育的要求是“对未满16岁的男女儿童一律实行免费的义务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由国家供给贫苦儿童膳食、服装、教材和教具。” [4]对于当前中国来说,免费义务教育延长到高中、取消强制分流的中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中考分流使得大量劳动人民的子女无法升学,有的去打工,有的只能去读教育质量差的中专混日子。无产阶级要提高觉悟和能力,为阶级解放创造条件,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这就要争取受教育时间的延长和教育质量的改善。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旧学校,但同时认为“要把旧学校中的坏东西同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区分开来,要善于从旧学校中挑选出共产主义所必需的东西。” [5]现在的高中教育虽然也是脱离生产的,但相对于中职教育来说理论性更强,对于拓宽人的知识面和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还是有帮助的。在中考取消之后,中学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根据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改革。在阶级社会,普职分流起到了脑体分离的作用:普通教育以培养脑力劳动者为目标,职业教育以培养体力劳动者为目标。但现实中,这种分离阻碍了而不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比如,笔者比较擅长物理,也从事物理教学,但看到一个中专学历的小老板开设的小作坊运用不算高深的物理知识制作的工业产品,就无法理解其中的原理。中国工业制造规模大但技术水平低,与脑体分离的教育制度不无关系。因此,普及的高中应该是普职融合的高中,而不是仅仅面向考试的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实现普及这种高中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一方面,中等教育总的规模(包括学校数量和师资)已经可以实现普及高中,事实上中职里面的数理化课程并不少;另一方面,现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巨大,学生能比较方便地接触到生产全过程。

当前各种教育费用高昂,显性的有大学学费的增加,隐性的有补课费用,再加上中考强制分流,显然在阻碍无产阶级子女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中考压力巨大使得无产阶级子女首当其冲被淘汰,也引起了群众内部矛盾的激化。如果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对于缓解群众压力,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很有现实意义。在这个基础上更有利于争取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教育内容的改革。具体来说,无产阶级现阶段应该在教育领域提出下列民主要求:

(1)国民教育免费,同时取消把各级学校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政府给学校的拨款应该充足和均衡化,缩小学校各方面条件之间的差距,从源头上避免择校问题;

(2)取消中考,普及高中,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行综合技术教育;

(3)禁止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

(4)群众包括学生都应该参与到教材的编写、课程内容的制定和学校的管理当中去,保证教育经费能落到实处;

(5)所有学校后勤直营,廉价供应,由老师、学生民主管理(比如各班设立生活委员监督食堂),防止腐败。

这里面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综合技术教育以及为什么要逐步实行综合技术教育。

“综合技术教育”这个概念最早是马克思提出的,他对综合技术教育的定义是“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6]比如,同样是教缝纫,旧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缝衣服,而综合技术教育则要教学生什么样的材料才需要缝纫,缝纫的上下游产业是什么,怎样组织大家进行缝纫,缝纫机接下来的改进方向是什么,等等。总之,要按照列宁的战友和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的“综合技术教育学校的任务不是培养狭隘的专家,而是培养明白各个生产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知道每个生产部门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的人;培养懂得当时应该做什么及其原因的人,一句话,就是培养名副其实的生产的主人。另一方面,综合技术教育学校还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这种生产。它应该使学生具有正确从事每项劳动的能力,具有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迅速定向的能力。综合技术教育学校不提供现成的专家,它只是使学生能更快地、扎实地熟悉所选择的职业,它可以消除狭隘专业化的弊端,使学生比较容易地从一种职业转向另一种职业,而主要的是,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建设新生活所必须的眼界。” [7]

实施综合技术教育,既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又能适应生产的需要使劳动者迅速从一种职业转向另一种职业。既然综合技术教育作用这么大,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不实行这种教育呢?因为资本主义企业考虑的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它们需要的是生产的执行者,而不是生产的主人。

所以,无产阶级对于教育改革的主张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彻底实现,特别是实行综合技术教育。这种教育让学生不仅学到技能,而且能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毕业后不仅是生产的执行者,也是生产的主人。那么,应该如何具体实行综合技术教育呢?

1929年,克鲁普斯卡娅在《论综合技术教育》的提纲中指出:“综合技术教育不是一门什么特殊的学科,它应该贯穿到各门课程里去,体现在物理、化学、自然课和社会概论的选材上。这些课程互相之间应有联系,特别是这些课程要跟劳动教育联系起来。只有这种联系才能使劳动教学具有综合技术的性质。”

综上,结合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在公有制实现的基础上,应该这样来实行综合技术教育:

首先,将现有全部高中阶段学校改造成与企业有紧密联系的综合技术学校,各地按照就近录取的原则招收初三毕业生;

其次,综合技术学校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让学生在一些主要的社会经济部门轮换实习,了解生产的一般原理、掌握生产的基本技能;

最后,把大学改造成真正搞研究、而不是混学历的地方,大学既向综合技术学校招收一部分有科研能力的应届毕业生,也向全社会招收工作满两年、能深入钻研的有高中文化基础的人。

当然,以上只是结合现实情况的设想。教育改革的细节,还需要结合革命之后的实际情况进行。

总之,只有依靠建立在民主主义改革、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综合技术教育,才能避免无数学生因学厌学,在迷茫堕落中蹉跎岁月;才能避免他们在参加工作后成为俯首听命的牛马,因只掌握狭隘的技能而很快被社会淘汰;才能让他们热爱学习且学有所成,培养出既是生产的执行者又是生产的主人与社会的主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到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韦惠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学园,2016(03):133-135.

[2]《高技能劳动力缺口警钟再次敲响》,网文

[3]李强,戈艳霞,郑路.壮大中产阶层与大学生技能匹配问题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02):62-67.

[4]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1903年7-8月

[5]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

[6]马克思:《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1866年

[7]克鲁普斯卡雅:《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上卷),1952年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