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性别歧视监察大队公布《2023国家公务员招考性别歧视报告》:男性偏好仍然严重
来源网站:clb.org.hk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统计数据或调查报告
关键词:就业性别歧视, 平等就业, 性别, 男性, 人数, 女性, 岗位
涉及行业:党政机关
涉及职业:政府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者
地点: 无
相关议题:就业歧视, 就业, 工作时间, 招聘, 考试
- 2023年国考招考人数超过四成仍存在性别偏好,偏好男性的情况比偏好女性情况严重,偏好男性的岗位人数是偏好女性的1.33倍。
- 今年国考招考人数性别偏好占比为44.31%,较去年下降6.67%;招考岗位性别偏好比为37.73%,较去年下降11.88%。
- 省级以下的直属机构是国考性别偏好最严重的部门,99%的性别偏好发生在这些机构。
- 国考涉及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存在性别偏好,其中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性别偏好人数比例超过四成,有10个超过五成。
- 偏好男性的理由大致为: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经常加班、出差在外。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报名,争夺数万个岗位,不过当中不少岗位设有性别限制。“就业性别歧视检查大队”今年2月发布研究报告,发现2023年国考招考人数超过四成仍存在性别偏好,偏好男性的情况比偏好女性情况严重,偏好男性的岗位人数是偏好女性的1.33倍——这意味着女性更多在报考阶段就被排除在外。
而在国考招收的26类系统中,9类仍存在性别偏好,比例超过3成,而有性别偏好的情况,省级以下的直属机构是重灾区,99%发生在这些机构。国考涉及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存在性别偏好,其中22省性别偏好人数比例更超过4成。
“就业性别歧视检查大队”2017年开始撰写国考公务员招考性别歧视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公务员这一特定职业来分析女性的就业环境。报告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根据政府部门的公示信息,报告搜集到2023年国考招录岗位的数量、性质和报考限制条件等资料。岗位描述中含“限男性报考”、“适合男性”、 “男性”等措辞,则归类为偏好男性报考;若岗位描述中包含“适合女性”、“女性”等措辞,则归类为偏好女性报考。
尽管早有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且人社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在2019年已经发布通知,要求禁止招聘环节中的性别歧视行为(且强调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及各部门所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带头尊法守法),但研究报告发现,性别仍然是2023年国考的一大限制条件。
今年国考招考人数性别偏好占比为44.31%,较去年(50.98%)下降6.67%;招考岗位性别偏好比为37.73%,较去年(49.61%)下降11.88%;偏好男性的人数占比为25.27%,较去年(30.77%)下降5.5%;偏好女性的人数占比为19.04%,较去年下降 1.17%(20.21%)。
相较于2022年,2023年国考性别偏好占比在各个层面均有下降,原因之一是今年取消了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招考。2022年,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招考人数的性别偏好比为3.74%,偏好男性的人数占比为3.42%。
国考招考人数中,偏好男性的占比比偏好女性高6.22%,偏好男性的人数是偏好女性的1.33倍;招考岗位中,偏好男性的占比比偏好女性高5.17%,偏好男性的岗位是偏好女性的1.32倍。今年国考中,偏好男性的情况仍旧比偏好女性严重。
分部委来看,省级以下直属机构的招考人数在国考中占比85.30%。国考涉及性别偏好的人数为16439人,其中16272人来自省级以下直属机构,占比高达99.00%。省级以下直属机构是国考的主力,却也是性别偏好最严重的部委。
中央国家本级行政机关存在性别偏好的岗位均要求招录男性,为公安部机关司局、直属司局招考,省级以下直属机构涉及性别偏好部⻔为税务、铁路公安、海关、出入境边检等。无论国家本级机关还是省级一下直属机构,偏好男性的理由大致为: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经常加班、出差在外。
国考涉及26类系统,其中9类系统存在性别偏好。税务系统和统计系统的招考人数均 设置为男女比例1:1;出入境边检系统、海关系统、移⺠管理局系统偏好男性的人数均多于偏好女性;铁路公安系统、矿山安全监察局系统和其他系统没有任何岗位偏好女性。 除去男女比1:1的系统,铁路公安系统偏好男性的人数最高。
国考涉及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存在性别偏好。相较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招考 人数,其中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性别偏好人数比例超过四成,有10个超过五成;性别偏好比例和偏好男性比例最高的均为天津;性别偏好比例最低的是西藏。此外,偏好男性人数最多的是广东,性别偏好人数最少的是西藏。
报告另外并回顾了2022年推动女性平等就业的10个事件,包括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12月底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及广东首例平等就业权纠纷案“尘埃落定”,怀孕被开除员工胜诉,获道歉和赔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