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上的咖啡师: 我的情绪劳动,回报又在哪里 Manner
来源网站:www.sohu.com
作者:钱江晚报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情绪, 咖啡师, 咖啡, 门店, 考核
涉及行业:服务业, 住宿/餐饮
涉及职业:摊贩/店主/小业主
地点: 浙江省
相关议题:工资报酬, 工作时间, 压迫行为
- Manner咖啡师因高压工作环境和忙碌状态下的情绪劳动,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身体压力。
- 为应对冲突事件,Manner自7月起实行提前半小时预打烊制度,减轻员工加班负担,但此前员工常因清理门店而无偿加班。
- 咖啡师的晋升考核变得越来越严苛,导致工作环境的压力增大,员工流失严重。
- 员工在提供服务时需要进行的情绪劳动未能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长期累积的负面情绪增加了工作压力。
- 在线下服务业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足,导致员工劳动权益、休息权益等方面的保障不足。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6月下旬以来,因两段咖啡师与顾客发生冲突的视频,咖啡品牌Manner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情绪失控背后,Manner咖啡师高压而忙碌的工作状态开始被大众关注。
当咖啡师将无处安放的压力和怨气泼向顾客,他们经历过什么?
风波之后,本报记者走访了杭州多家Manner咖啡门店,与多位仍在流水线上的Manner咖啡师交流,试图探寻:这家连锁精品咖啡店是否会慢下来?这条流水线又将通往何方?
缩短营业时间
提前半小时预打烊
上午9点多,Manner咖啡杭州坤和中心店又进入一段客流高峰期。
“您的自带杯需要等待15分钟哦。”负责点单的兼职店员一边接过顾客手中的杯子,一边提醒道。10多位顾客正坐在店内等待,也有人把自带杯放下后,就步履匆匆地离开。
两位全职咖啡师和一位兼职店员正站在吧台后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取冰块、取粉、压粉、萃咖啡液、融合、拉花、清洁、打包……吧台上,摆着超过15杯已完成制作、尚未被领取的咖啡。
本报记者观察发现,50分钟内,近60杯咖啡点单不间断地涌入这家店,平均单杯制作时间约1分钟。这个出餐频率持续到中午11点左右,才逐渐减缓。在其他门店,也有两名Manner咖啡师向本报记者坦言:“最忙的时候,需要1分钟做好一两杯咖啡。”
下午2点半,订单量减少,一位女咖啡师下班。她从早上7点到岗,工作了7.5小时,还没吃午饭。一个半小时后,又一位咖啡师下班,这一天,他已工作超9小时。在相对清闲的下午,留守的店员仍没停下片刻,他们反复擦拭咖啡机、清理台面、补充食材,保持环境整洁。上海一位Manner咖啡师说:“门店的卫生要求是吧台要擦到反光为止,桌面不得有咖啡粉、咖啡渣。”
下午4点后,店内只剩一名新到岗的咖啡师,独自守店。这一天,这家门店共出品近600杯饮品。晚上7点半,比打烊时间提早半小时,点单程序关闭,他开始做关店前的清洁和整理。
“提前半小时预打烊”,多位Manner咖啡师告诉本报记者,这是冲突事件发生后,Manner自7月开始推行的新制度。“以前,通常在打烊之后,我们才能收拾、整理门店,相当于自愿加班,没有加班费。”杭州Manner咖啡师陈鹏远(化名)说。
“几天前,公司还向员工发放了调查问卷,又开设了一个内部邮箱,让大家反映意见和情况。”不过,陈鹏远还没敢去反馈意见,“发完邮件,到底是问题被解决,还是我们被解决?我也不清楚。”他只在调查问卷中匿名写下:“希望增加人手”。
严苛的晋升考核与消失的好脾气
门店内,海潮般涌入的订单催促着咖啡师,头顶,多个摄像头又时刻监控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肖涵(化名)所在的上海一家Manner咖啡门店内共有九个摄像头,其中仓库2个,堂食区3个,吧台4个,“基本无死角地监控着我们工作”。
陈鹏远记得,有一次,自己去上厕所,没把门店的点单iPad收起来,第二天就收到一张警告单,“一旦收到警告单,3个月内不能参加晋升加薪考试。”陈鹏远说,在杭州的Manner门店,普通咖啡师薪资5900元,只有通过晋升考试,才能加薪到6500元。
Manner咖啡内部有一套系统的晋升考核体系。咖啡师在6个月的试用期后,每季度有一次晋升考核机会,从咖啡师到高级咖啡师,再升到店长、负责人、区域经理。
2020年4月,刘晨晨(化名)加入上海的Manner咖啡时,获得了业内较高的薪资。但据她的观察,自从资本进入Manner后,大约从2022年开始,公司内部开始频繁给员工发降级单,甚至开除人。刘晨晨记得,“有一次,一家门店在稽核检查中被认为卫生不合格,领导就直接给了我两个店员的名字,让我选一个人开除。”
晋升考核也变得越来越严苛。晋升高级咖啡师的考核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实操环节会给你15分钟调试半自动咖啡机,制作完成三杯合格的饮品,比如拿铁、卡布奇诺、澳白。”刘晨晨说,为了控制通过率,考官会用尺子量奶泡的厚度,“多一毫米都算失败。”
“高压的工作环境和越来越紧的制度,压得人喘不过气,人员流失很严重。”刘晨晨说,“我认识的老一批Manner咖啡师,基本走光了。”走访中,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杭州多家Manner咖啡门店都挂着招聘信息,邀请全职与兼职人员加入。
刘晨晨曾在Manner咖啡工作两年,2022年1月离职时,她管理着8家门店。“我之所以离开,就是因为发现公司的管理方式变得简单粗暴,而且我也逐渐变得暴躁、易怒,开始‘PUA’别人。”
刘晨晨自认是温和的人,“可在极端的工作环境中,当你忙个不停,旁边的人帮不上你,反而在添乱,你的脾气就会难以控制。”
寻找情绪劳动的对等回报
业内人士认为,在竞争残酷的咖啡市场里,Manner能够破圈的原因在于“性价比”,但扩张进程中,半自动的咖啡机和高效率的要求,手工精品咖啡的定位和平价消费,似乎越来越难以并行,“不想关店的情况下,只能尽可能去节约人工成本、减少人员配置。”咖啡师成为了矛盾的终端。
疲惫、暴躁、麻木,这样的情绪感受被多位Manner咖啡师频频提及。其中的“情绪劳动”也引发相当一部分“打工人”的关注。
有咖啡师说,入职签订合同时,公司有要求他们进行微笑服务的条款,监控也会实时检查咖啡师有没有笑着说您好、出杯时提醒客人烫、冰咖要搅拌等话术。陈鹏远说,如果没有及时和顾客打招呼,或者介绍自带杯、小票、会员积分等点单话术不齐全,被监控和巡查人员查到就会拿警告单。有咖啡师坦言,离职不仅因为制度高压,也因为自己在这里变成了“被负面情绪吞噬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咖啡师付出了属于超额的情绪劳动,他们为顾客提供的情绪价值被视为商品服务的一部分,但员工可能并未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负面情绪累积下,容易出现冲突和压力。”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王蔚认为,情绪劳动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空间和规范。
Manner咖啡师的困境,在线下服务业并不鲜见。激烈的竞争下,企业也会竞相改善服务,在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使用价值之外,还提供情绪价值。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刘芳儒表示,消费者权利意识的觉醒会推动商业的规范化,这要求企业有与之相匹配的服务意识。但是,当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还跟不上,矛盾就会凸显,“我觉得可能需要反思的是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调配,以及用工时长、雇员劳动权益、休息权益等各方面的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